教科書引領教育未來

Shaping Future Education with Textbooks

首頁 教科倡議 教科書引領教育未來

教科書的核心價值

教科書是實現國家教育政策的必要媒介,各教科書業者兢兢業業地依據政府公布的課程綱要,規劃了編寫架構,再設計教案,將課程綱要轉化為實質教與學的教材內容,而後歷經反覆地接受審查並進行調整,再由學校教師選用後,透過教師的教學流程與步驟,達成傳授學生學習知識與育成能力的目標。正因為教科書是傳遞知識、引導學習思考的媒介,是學校教學最主要的資源,所以教科書的優劣,對於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,甚至國家的國力與未來都具有深遠的影響。

延伸的教學服務配套資源

此外,教科書產業的營運並不是只有發展教科書而已,為了滿足各校各種教與學的需求,並協助教師做到因材施教,各教科書業者同時還要從教科書延伸出各式教學配套、輔助教材、數位學習工具、網站與線上資源等延伸產品與服務,建構完整的教與學教材系統。

產業現況一:教科書周邊產品比主要產品更澎湃

在臺灣目前的教科書產業運作裡,政府僅准許各科課本、習作及英語的CD可以銷售,而其他周邊產品,包括眾多的教師教學資源、數位產品與服務等,在目前政府政策的定義之下,都被視為各教科書業者自願提供的「無償」贈品或服務。即便課本與習作可以銷售,其價格也不是教科書業者可以自行訂定,亦非由自由市場價格供需法則所決定,而是由政府統一計價。此政策對教科書業者的經營帶來諸多挑戰,一方面,教科書業者必須投入大量資源開發高品質的教學資源,卻無法直接從中獲利;另一方面,這也限制了市場的自由競爭。

產業現況二:精美教科書價格低於市售空白筆記本

目前,在政府統一計價、議價與統一供銷合約的規範之下,彩色特16K(即 21cmx26cm)教科書一頁的價格僅有 0.5-0.55元,比坊間空白的筆記本價格還低;一本用一學期20週的國小教科書,單價甚至比一塊85 元雞排還低!

這樣的制度最後也導致教科書最初開放民間編輯、希望能夠達成良性競爭的初衷大打折扣。2001年,一貫課程開始實施時,近20家出版社公司投入教科書產業。而今,每個課程只剩下3至5家可以生存,成為寡佔競爭的市場態勢。

出版業者投入鉅資、無償提供數位教學資源助各級學校挺過疫情難關

教科書產業的另一個議題是「數位教學資源的發展與應用」,它們絕對不只是教科書紙本的數位化而已。事實上,這是教學需求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,在學校裡使用電子書與PPT授課,也早已是現今教學現場的日常。

未來,我們期望教科書產業能夠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,進一步拓展數位教學資源,並促進各級學校在疫情後的復甦與發展。透過不斷的努力與合作,我們相信教科書產業能夠為教育的未來帶來更多的可能性,助力國家教育政策的實現與學生的全面發展。

以數位教科書帶動臺灣教育發展突破